文始真君尹喜《道德经》的助产士
尹喜凭借观测星相,能够预知人间之事,因而被周天子封为上大夫。一日,他目睹一道紫气东来,遂自请担任函谷关的关吏。不久之后,道家创始人老子果然西出函谷关。老子崇尚清静无为,若非在出关前被尹喜挽留,后人或许无缘得见《道德经》。尹喜堪称《道德经》的助产士,因此在道观中享受千年香火供奉。
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,其身世笼罩着浓厚的神秘色彩。孔子“述而不作”,而老子则连“述”都鲜少为之。若非他在西出函谷关时,被关吏尹喜拦下,要求留下一部著作,那么,世间便不会诞生这部震古烁今的皇皇巨著《道德经》。
促使《道德经》问世的关吏尹喜,亦被道教尊为“四大真人”之一,其地位堪比道家另一位杰出代表庄子。尹喜在道教中被尊称为尹真人,亦名“文始先生”、“关尹子”,乃今陕西周至人士。尹喜的诞生颇具传奇色彩,其母在午睡时梦见天降奇象,环绕四周旋转,醒后便怀有身孕;待他降生之际,家中四周竟绽放无数莲花。
展开剩余71%尹喜自幼博览群书,尤精于星相之学。相传他仰观天象,俯察地理,凭借星相观测,竟能洞悉天机。尽管拥有如此非凡本领,尹喜却未涉足仕途,因其素来偏爱清静,仅在终南山觅得一处山水秀美之地隐居。然而,随着其声名远播,最终连周天子亦闻其贤名。周天子遂封尹喜为上大夫,然尹喜对官职并无兴趣,仍专注于星相研究,每至夜阑人静,依旧在其草庐中观测星相。
一天夜里,尹喜如往常般仰望星空,突然发现一股紫气自东向西缓缓升起。他仔细观察星象,心中暗自点头,明白这预示着一位大圣人将从东方前往西方。尽管尹喜精通天文,但在道术方面却未深究。他深知此次机遇难得,于是主动请求担任函谷关的关吏。函谷关是东西往来的必经之地,地理位置至关重要。天子虽觉此举大材小用,挽留一番后,终因尹喜态度坚决,只得应允。尹喜到任后,带领属下清扫整理,积极准备迎接圣人的到来。
这一年的七月,函谷关前迎来了一位骑着青牛的老者。他大耳垂肩,长须飘逸,鹤发童颜,气度非凡,手持拂尘,尽显仙风道骨。老者的坐骑颇为奇特,竟是一头大青牛,由一名童子牵引,自东向西行至函谷关前。关上士卒早已接到尹喜的命令,留意相貌奇特之人,此刻一见老者的非凡气派,急忙飞奔下关通报尹喜。尹喜迅速整冠出迎,双方寒暄过后,尹喜得知老者竟是老子,便恭恭敬敬地将老子请入府衙,以弟子之礼侍奉,并虚心向老子请教。
老子见尹喜对自己如此恭敬,便将自身学说的精髓传授给了尹喜。尹喜听后大喜,发现老子的思想极为精妙。然而,此时老子尚未有任何著作,于是尹喜热情挽留老子在函谷关暂住,以便将他的学说记录下来,老子欣然应允。在函谷关逗留期间,老子写下了五千言的《道德经》,并传授了修仙之术给尹喜。随后,老子和尹喜约定数年后再相见,便骑着他的大青牛离开了函谷关。
老子离去后,尹喜在研读《道德经》的过程中,将聆听老子讲经的心得整理成书,这便是道教的经典之作《关尹子》。他一边著书立说,一边按照老子传授的方法勤加修炼,最终修炼成仙。
尹喜飞升之日,太上老君授予他玉册金文,尊其为文始先生,封号为无上真人,并赐予华美袍服,位居二十四天王之上,统领八方仙士。
道教创立后,自然不会忘记尹喜的卓越贡献,因而奉其为“九天仙伯文始无上真人”。元朝时期,皇帝敕封尹真人为“无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”。
在尹喜结草庐观天象的地方,人们建造了一座名为“楼观台”的内道观以祭祀他。周至县终南山麓,据传是老子为尹喜讲授道家学说的场所,后人在此筑起了“说经台”。后世建造道观时,常在观前设立牌楼“睹得门”,这便是依据尹喜望气而知“紫气东来”吉兆而建造的。
尹喜请老子在函谷关所著的《道德经》,被道教奉为重要经典,亦成为道士必修的经书。
发布于:江苏省炒股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