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,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,感谢您的支持!
6月24日,中国军方对外公布了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的具体安排。当晚,各大国际新闻社争相报道,但多数西方舆论的关注点落在了一个“不是新闻”的新闻上——普京确认出席。
问题是,普京来中国已经不稀奇了,真正值得讨论的,是中方这次阅兵背后的用意:一场对外战略宣示、对内民族动员、对西方话语体系的反击。比起谁来谁不来,更重要的是,这场阅兵到底在向世界传达什么样的信号。
一句话点破:这不是表演,这是一次精准的“战略叙事行动”。
普京抢先确认出席,特朗普还在美国国内乱成一锅粥;中国的国产主战装备整装待发,美国阅兵却被雷暴打了个措手不及。这不是巧合,这是制度、能力、方向感的鲜明对照。
2025年6月22日,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确认,普京将于9月初对中国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,行程包括上合峰会、中俄双边会谈以及最受瞩目的九三阅兵。
这是普京年内第二次访华,也是在俄乌冲突持续、美欧制裁加码背景下,中俄关系再一次高调同框。这不只是友谊的象征,更是信任的政治表达。
放眼全球,能让普京亲自出席的纪念活动不多,但中方的阅兵,他从不缺席。8年前的2015年,他也曾站在天安门城楼上。
如今再来,语境早已不同。这一次,中俄之间不仅是回望历史的纪念,更是联手对抗当下“历史虚无主义”的现实回应。欧美在二战叙事中不断弱化中苏贡献,中俄联合纪念正是一记“历史的回马枪”。
阅兵式的安排传递的信号极为清晰:中国军力的现代化、自主化、结构化已成体系,绝非“纸面军力”。
中方这次明确强调,所有受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,无一“概念武器”,没有“未来科技秀”,而是“打得出的拳头”,是能拉上战场的实战力量。强调新域新质、体系融合,说明中方并不追求单一威慑,而是整体作战能力的塑造。
对比一下美国,6月14日,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阅兵式因气象预警被临时提前,无人机、烟花全部取消,装备老旧、队列松散,掌声寥寥,连美媒都直言“毫无精神气”。
两场阅兵一个像仪式,一个像演习,差距拉开的不只是观感,更是“军队状态”和“战略自信”的现实反映”。
而且更关键的是,中国这场阅兵不是单纯的“军力秀”,它背后有清晰的国际战略脉络。对外,它是对西方“去中国化历史叙事”的反击;对内,它是对民族记忆的再凝聚;对全球南方国家,它是一种激励和示范。
中方清楚知道,在当下这个“叙事为王”的时代,谁掌握历史话语,谁就有资格定义未来秩序。
中方在阅兵前夕邀请了大量国际嘉宾,包括曾协助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及其后裔,尤其是俄方代表团将高规格出席。这不是简单的礼仪安排,而是一次公开的立场宣示。
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场合上,谁在,谁缺席,谁被请,谁被排除,就是一场“国际态度的甄别”。中方给足俄罗斯面子,给足对华友人的尊重,却对美国发出了一种微妙的信号——中美关系未回暖,连纪念活动的邀请也显得格外克制。
这里就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:如果特朗普真来了呢?中方会不会请他?逻辑上看并非不可能,毕竟他在任时曾多次提出“中美俄三边峰会”设想,表面上看似有意缓和三方关系。
但问题在于,中方对特朗普的“信任度”几乎为零。他的政策反复、言行不一早已让中国方面吃过亏。即便2024年他再度当选,中方也不见得会轻易接纳他作为“和平倡议者”。
如果他真来了,某种意义上正好可以让他“现场听一课”——一堂关于历史、责任、秩序、力量的公开课。这不是中方“摆谱”,而是现实的分量摆在那里。美方可以选择来或不来,但中方不会为此调整立场。这是中国外交的底气,也是战略定力的体现。
再看日本。近年来,日本在安全政策上不断右倾,修宪动作频频,对台问题上更是不断踩红线。在这种背景下,中方此次阅兵的一个隐含指向也很清楚:这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强烈警示。
历史不是用来消费的,而是用来警醒的。如果连过去的战争都不记得,未来的和平就没有保障。
当然,中方也不是“炫军力”,这场阅兵的装备选择足以说明问题。没有“未来武器”,没有外星人科技,全是现役、主力、实战可用。
这恰恰是中国军力“克制、理性、稳重”的表现。你可以不喜欢,但你不能无视。它存在在那里,代表的是一种“防御性国防”的战略理念,也是对外界“遏制与围堵”的直接回应。
中方不是要成为世界警察,而是要成为“自己安全的主人”。这套逻辑,在全球南方国家中越来越有说服力。不靠对外扩张,不搞军事胁迫,不输出内政,这样的军力展示,是一种“力量自觉”。在全球秩序动荡的当下,这种克制反而更显珍贵。
而对比之下,美方频繁进行全球军事部署,干涉他国内政,制造地缘冲突,早已引起广泛反感。中方这次阅兵,是在用行动告诉世界:可以强大,但不必霸道;可以自信,但不必盲目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场阅兵安排也特别强调“战略性武器”的展示。这是一次非常明确的信号:中国军队不仅有“打赢局部战争”的能力,也有“维护战略稳定”的底牌。
这不是威胁,而是稳定器,是对区域安全的定海神针。面对不断挑衅的外部环境,这种力量的存在,本身就是一种和平保障。
2025年9月3日这一天注定不平凡。它不仅是对80年前胜利的纪念,更是对当下局势的回应,对未来秩序的宣示。普京来,更像是一种战略的背书;而特朗普若真来了,那就是一次现实对比的机会。谁在构建秩序,谁在破坏稳定,谁在尊重历史,谁在篡改记忆,看得一清二楚。
这不是简单的阅兵,这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一次“全景式亮相”。它不靠喊口号,不靠摆姿态,而是靠实打实的军工体系、清晰的战略逻辑、坚定的国家信念。
一句话总结:这是一场属于中国的胜利纪念日,更是一场国际视野下的国家宣言。
世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:不躲、不让、不怕,也不渲染;有记忆、有信念、有力量,也有理性。这才是值得世界尊重的国家姿态。
#热问计划第三季#
对此,您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!
炒股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